跟痛症怎么治 中医最好的治疗方法
跟痛症是指患者因长期站立工作或长期从事奔跑、跳跃等;或因扁平足、足弓塌陷致足跟部疼痛,行走困难的症候。患者站立或行走时,足跟下面疼痛,疼痛可沿跟骨内侧向前扩展至足底,尤其是早晨起床以后或休息后开始,行走时疼痛更明显,活动一段时间后疼痛反而减轻。临床一般可分3类。①跟后痛:主要有跟腱滑膜囊炎、跟腱止点撕裂伤、痹证性跟痛症;②跟下痛:主要有足底腱膜炎、跟骨下滑膜囊炎、跟骨下脂肪垫炎、跟骨骨髓炎;③跟骨骨痛:如跟骨骨骺炎、跟骨骨髓炎、骨结核,偶见良性肿瘤或恶性肿瘤。
本病中医学称“脚跟颓”、“足跟痛”。中医学认为足居下,而多受湿,肾虚正气不足,寒湿之邪乘虚外侵,凝滞于下,湿郁成热,湿热相搏,致经脉瘀滞,瘀血内阻,其痛作矣;或足部有所损伤,亦可致瘀血内阻。故跟痛症以肾虚为本,瘀滞为标,外邪多为寒湿凝聚。
【必备名方】
1.固本康骨饮加减:生地黄15克,熟地黄15克,鸡血藤10克,骨碎补10克,淫羊藿10克,炒莱菔子10克,牛膝15克,牡丹皮15克,黄柏10克,炙乳香15克,炙没药15克,甘草3克。水煎服。湿热者,加苍术10克,薏苡仁10克;有阴虚者,加玄参10克,知母10克;气虚者,加黄芪15克,炒白术12克;阳虚者,加附子6克,肉桂6克;疼痛较重者,加土鳖虫6克,地龙6克。
2.熨风散加减:羌活15克,白芷15克,当归10克,细辛10克,芫花10克,白芍10克,吴茱萸10克,肉桂10克,连须赤皮葱5克。水煎服。
3.全效增生汤加减:熟地黄15克,木瓜12克,薏苡仁10克,牛膝10克,当归9克,川芎9克,木通6克,五加皮9克,穿山甲6克,甘草6克。水煎服。肾虚者,加生地黄10克,龟甲15克;阳虚者,加山茱萸10克,肉桂6克;血虚者,加阿胶10克,丹参10克;兼有风湿者,加威灵仙10克,防风10克;痛甚者,加白芍12克;湿热较甚者,加茵陈10克,栀子12克。
4.舒筋活络洗剂:桂枝12克,桑枝12克,木瓜12克,艾叶12克,刘寄奴12克,透骨草12克,伸筋草12克,当归6克,川乌6克,草乌6克,红花9克,花椒6克。将上药加适量冷水浸泡30分钟,接着用大火煮沸后再用小火熬20分钟,然后将药液连同药渣一起倒入盆中熏洗患足。开始时盆内药液温度较高,不宜下脚,可以将脚悬在盆上方,让蒸汽熏足跟部(注意脚抬的高度,不要被烫伤),待药液温度适宜后再将脚放入盆内,足跟部浸入药液中泡洗。每次泡洗30分钟,如药液温度变凉,可以加热后再泡。
5.中药熏洗方:透骨草15克,伸筋草15克,红花15克,牛膝15克,防风15克,独活15克,续断15克,制川乌10克,制草乌10克。足跟冷痛者,加桂枝15克;瘀血者,加当归15克,川芎15克。上药煮开15分钟后,先熏后泡患足,每次30分钟,每日1次,20日为1个疗程,停5日后再进行第2个疗程的治疗。治疗期间嘱患者穿软底鞋。
【名医指导】
1.减少局部压迫,可采用海绵跟垫、矫形鞋、石膏外固定。
2.可行局部理疗、热敷或进行推拿治疗。或痛点行封闭治疗。
3.急性期宜休息,症状缓解后亦应减少站立和步行。
4.体重超标者,应注意减肥,减轻跟骨的承重。
5.治愈之后应加强预防与调摄,避免疾病的再度复发。
6.年老因肾虚导致足跟痛的患者可辨证服用补肾之品巩固疗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