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» 保健养生 » 正文

溃疡性结肠炎怎么治 中医辨证治疗方法

2018-07-04 18:08:04 555浏览

溃疡性结肠炎又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,是一种主要侵及直肠、结肠黏膜层,常形成糜烂、溃疡,原因不明的弥漫性非特异性大肠炎症性疾病。临床上以腹泻、黏液血便、腹痛为主要症状。病情轻重悬殊,多数病程缓慢,容易反复发作,亦有急性暴发者,可产生严重的局部或全身的并发症,如中毒性结肠扩张、肠穿孔、结肠大出血、直肠脱垂、结肠脓肿以及皮肤的各种病变、关节炎、眼、肝、肾等其他脏器的病变,重症患者癌变率高。本病被认为是一种难治的下消化道疾病。

本病中医学可归入“肠澼”、“痢疾”、“泄泻”、“便血”等范畴。本病的形成多因脾虚不能胜湿,外感暑湿之邪或邪从内生,内蕴大肠,或情志失调,损伤肝脾,肝脾不和,气滞血瘀而发。病程迁延日久则脾肾亏虚,阴阳俱损。本病总属本虚标实,初起以邪实正盛为特点,多为湿热壅滞大肠和肝郁气滞,病久不愈则转化为脾肾阳虚、下关不固之证。

【必备名方】

1.芍药汤加减:白芍20克,当归9克,黄连9克,槟榔5克,木香5克,甘草5克,大黄6克,黄芩9克,肉桂5克。水煎服。泻痢后重明显、积滞较重者,加大大黄用量;兼食滞者,去甘草,加焦山楂10克;苔黄而干、热盛伤津者,去肉桂,加生地黄9克;泻下赤多白少者,加牡丹皮9克,地榆9克。本方适用于湿热并重者。

2.藿香正气散加减:大腹皮30克,白芷30克,紫苏叶30克,茯苓30克,半夏60克,白术60克,陈皮60克,厚朴60克,桔梗60克,广藿香90克,甘草75克。上药共为细末,每次6克,以姜、大枣煎汤送服。表寒重、寒热无汗者,重用紫苏叶、白芷;里湿重、舌苔厚腻者,苍术易白术;内湿化热、舌苔兼黄者,加黄连3克,栀子6克;湿注大肠、腹泻尿少者,加薏苡仁9克,车前子9克。

3.痛泻要方加减:炒白术9克,炒白芍6克,炒陈皮4.5克,防风3克。水煎服。水湿下注、泄泻呈水样者,加茯苓10克,车前子9克;脾虚较甚、神疲乏力者,加党参15克,山药20克;中焦虚寒、脘腹寒痛者,加干姜6克,吴茱萸3克;脾胃气滞,脘腹胀满者,加厚朴6克,木香3克;气虚下陷、久泻不止者,加炒升麻6克;舌苔黄腻、湿久郁热者,加黄连3克。

4.驻车丸加减:生地黄12克,当归9克,白芍9克,阿胶(烊化)9克,地骨皮12克,白薇9克,黄芩9克,黄连3克,炮姜6克,甘草6克。水煎服。腹痛隐隐者,加香附12克,延胡索9克,以理气止痛;便血鲜红者,加槐花9克,侧柏叶12克,地榆炭12克,以凉血止血。

5.四神丸合附子理中丸加减:肉豆蔻6克,五味子6克,补骨脂10克,吴茱萸6克,炮姜6克,制附子3克,党参18克,苍术10克,白术10克,炙甘草10克。水煎服。年老体弱久泻不止者,加黄芪10克,升麻6克,葛根10克;大便滑泄者,加罂粟壳5克,赤石脂12克,禹余粮12克;大便夹有黏液、里急后重者,加苦参5克,丹参10克。

【名医指导】

1.注意劳逸结合,不可太过劳累;暴发型、急性发作和严重慢性型患者,应卧床休息。

2.根据气候变化,及时增减衣服,保持冷暖相宜;适当进行体育锻炼,以增强体质。

3.应进食柔软、易消化、富有营养和足够热量的食物;宜少量多餐,补充多种维生素。勿食生、冷、油腻及多纤维素的食物。

4.注意食品卫生,不吃不干净、变质、过期的食物,避免肠道感染诱发或加重本病。忌烟酒、辛辣食品、牛奶和乳制品及鱼、虾、蟹、鳖等。

5.保持心情舒畅,避免精神刺激,解除各种精神压力。

6.腹泻时不宜吃多油食品,蒸煮方式应以蒸、煮、焖、水滑等方式为主。

7.治疗期间,不能蹲位排便,要立位、侧卧位或仰卧位排便,应坚持1~2个月。

8.可行手法复位:用纱布折成厚垫,压住肛门,用粘膏将两臀拉紧粘牢,令小儿卧床1~2周,坚持卧位排便,多可痊愈。

标签: 结肠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