湿疹怎么治 中医治疗方法
湿疹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炎症性皮肤病,任何年龄男女均可发病,小儿尤为多见。湿疹的病因很复杂,由内在因素与外在因素相互作用而诱发本病。湿疹皮损多样,形态各异,病因复杂,表现不一,可发生于任何部位,甚则泛发全身,但大多发生于人体的屈侧、折缝,如耳后、肘弯、腘窝、乳房下、阴囊、肛门周围等处。根据病程和皮损特点,一般分为急性、亚急性和慢性,在急性阶段以丘疱疹为主,在慢性阶段以表皮肥厚和苔藓样变为主。患者自觉瘙痒,或轻或重,呈阵发性,夜间或精神紧张、饮酒、食辛辣发物时瘙痒加剧,重者影响睡眠。发于关节处者因皮肤失去正常弹性加上活动较多,可产生皲裂而致皮损部有疼痛感。
本病中医学相当于国家标准的“湿疮”、“浸淫疮”、“血风疮”等范畴。因其发病部位不同,又有不同的名称,发于小腿部的称“下注疮”、“湿毒疮”、“湿濂疮”;发于手部的皲裂性湿疹称“掌心风”;发于耳部的称“旋耳疮”;发于乳头的称“乳头风”;发于脐部称“脐疮”;发于阴囊部称“肾囊风”。中医学认为本病总由禀赋不足,风、湿、热邪客于肌肤而成。
【必备名方】
1.参黄汤加减:苦参10克,黄芩10克,白鲜皮15克,甘草6克。水煎服。发于头部及上肢者,加荆芥10克,川芎10克;发于下肢者,加防己、苍术;兼发热感染者,加金银花、蒲公英、大青叶;兼口渴者,加天花粉;兼面赤者,加牡丹皮、白茅根;渗出物多者,加薏苡仁、滑石、车前子;瘙痒甚者,加蝉蜕;兼局部发红灼热者,加龙胆、白薇;兼便秘者,加大黄;兼脱屑裂纹者,加当归、何首乌。
2.消湿汤加减:生地黄15克,玄参12克,当归15克,丹参12克,茯苓12克,泽泻10克,黄柏10克,苦参10克,土茯苓10克,白鲜皮12克,蛇床子10克,甘草6克。水煎服。热盛者,苦参加至20克;兼有血热者,加紫草10克。
3.养血止痒润肤方加减:地肤子15克,苍耳子12克,苍术皮12克,桑白皮15克,茯苓皮12克,生姜皮10克,白鲜皮20克,当归10克,川芎15克,赤芍12克,生地黄20克,苦参20克,蝉蜕12克,皂角刺12克,防风10克,羌活10克,牡丹皮12克,甘草10克。水煎服。
4.苦参蛇床汤加减:苦参30克,蛇床子30克,地肤子30克,白芷20克,金银花20克,黄柏20克,防风20克,干姜20克,甘草20克,野菊花15克,大黄10克。上药加水3000毫升,煮沸20分钟后,过滤,加凉水至水温30摄氏度左右,给病儿洗浴,每次30~50分钟,每日或隔日1次。治疗中应防止水温过热,以及药液灌入耳内。本方主治婴幼儿湿疹。
5.消风导赤散:生地黄15克,赤茯苓15克,牛蒡子10克,白鲜皮10克,金银花10克,薄荷10克,木通10克,黄连30克,甘草30克,荆芥6克,肉桂6克。上药混合粉碎,过80目筛后,装瓶备用。用时取药末2~4克填脐(脐部先用生理盐水棉球擦净),外用纱布,绷带固定,2日换药1次。患处用黄连粉适量干撒,待皮损渗液减少后,加香油调适量黄连粉外涂,每日换药1次。本方主治婴儿湿疹。
【名医指导】
1.治疗该病时,应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用药,切勿乱用药物。
2.过敏性体质或有过敏性家族史者,要避免各种外界刺激,如热水烫洗、搔抓、日晒等;避免可能敏感的物质,如皮毛制剂等;少接触化学成分用品,如肥皂、洗衣粉、洗涤剂等。
3.生活规律,注意劳逸结合。保持大便通畅,睡眠充足,冬季注意皮肤清洁及润泽。
4.衣着宜宽松,以减少摩擦刺激,勿使化纤及毛织品直接接触皮肤。
5.患者应该与医师合作,建立治愈信心,尽可能避免各种可疑致病因素。生活上注意避免精神紧张,过度劳累。
6.避免可能致敏和刺激性的食物,如辣椒、鱼、虾、蟹或浓茶、咖啡、酒类等。
7.加强锻炼,提高机体免疫力。